亲戚家的孩子今年刚进入高二,从小到大都被夸聪明懂事的这家伙,学习成绩稳步下滑,而且各种平凡美好的论调,愁坏了他爹妈。由去年的每次考试都要跟我聊一通到现在很久没主动联系我了,这个周末一打电话问询,他妈妈除了唉声叹气,就说儿子不想有压力,再管怕孩子抑郁。说实话,说到这份上,我就别再交流了,一旦抑郁,该谁担责任啊。可是暑假里我明明看着这孩子挺阳光挺轻松的,据我对孩子和家长的把握,这应该是不求上进、不愿吃苦的表现。
本周末,有两个我的现任家长在电话里跟我聊到孩子学习,虽然各有不同的周末症状,但都是一类苦恼,孩子不进则退,学习提不上劲儿,认为自己就是普通人,做个路边观赏者也挺好。家长感觉孩子有些不求上进,又担心说的多了起冲突,只好咽下不说,心里郁闷,求救于老师,希望我能替他们解决。跟高中孩子斗争,还真的不那么容易,家长败下阵来太正常了。联系刚刚过去的十一小长假,再往前的暑假,家长的困惑和苦恼苦痛都可以理解。
今天,我们单从高中阶段更好发挥孩子能力这个点上说,假如孩子甘于平庸,咱家长如何应对。至于孩子们,只要行事不违反原则都是好孩子,我们不是做优劣好坏评判。
好了,我能怎么办?老师哪有万能的。这么多年,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只要是跟家长沟通孩子学习,家长向老师输送的大多大多是困难困难,甚至是亲子困境、亲子危机。比如说孩子不听他的,孩子在家里沉溺于游戏、学习没有计划、应付作业、不认真做复习整理,晚上睡的晚早上起的晚这些生活恶习等等等等,反正离家长的期望差之太远,反正太难没办法。
特别是李同学,自己成绩下滑、没有大目标,周末跟他哥哥这样解释说,将来上高三不想考进最好的班级,怕高三压力大,言外之意是现在成绩下滑并不可怕,应该不影响升高三,就是进不了最好班级也可以在普通班里相对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正好呢。他哥哥感觉有点不对头,又不能说服他。我听了之后联系他在学校的表现,也感觉他有些令人无语,因为他综合素质全面,在多个领域里兴趣广泛,课堂比较活跃,学习毫不费力,再努力再踏实一些,完全可以是队伍里最领头的那一部分。他为什么跟家人这样解释,这样吓唬家人?包括上面我说的亲戚家的孩子,也是吓住了他爹娘。我们不妨来想一下,李同学向哥哥传递了一种信息,做领头羊压力大,不如做平凡人。缓解压力的办法是放弃原本能力可以达到的高目标而蹲在普通队列里,带着大的压力学习还不如轻松一点在普通班,也许还能发挥好考上好的大学。甚至想取得他哥哥理解和支持,哈哈哈,事实是,他家哥哥已经快被他说服了,更多的迷糊家长已经被聪明的孩子说服了。但我认为,上面的种种症状骨子里都是懒惰和不上进。
现在我们来分析他的懒惰、不求上进的心理,并争取说服他、纠正他的观念,是为启动“斗争”。
首先,不想考进好班级这个说法,等于不想考进好大学,然而他不可能不想考进好大学,他其实是妄图不太努力就考进好大学,本质上是懒惰、侥幸、不求上进,本质上是没有对知识充满敬畏,不能对学业持严肃认真态度,不愿意挥洒汗水努力奋斗。我们必须让孩子认清自己,不能逃避,他在美好年华里不好好学知识,他没有资格说甘于平凡、平凡美好。
为什么一个好孩子,一个曾经在家长老师眼里口里优秀的孩子会变成这种状态?因为初中的优秀,一部分是老师和家长根据中招成绩或者仅仅是根据他考上了重点高中而下的评判,家长们也想把中招经验翻搬到高中翻搬到高考中使用。
其实这种情况在高一高二阶段的很多孩子身上都有,因为他们很多还能考上理想高中并不是靠非常努力、长久刻苦挣得的,甚至有部分孩子是在初三末的两三个月里才努力就换得的结果。到了高中还想做这种好梦,极大极大概率是自作聪明一败涂地。相对于初中的知识和能力,高中要复杂有难度得多。我常爱打比方,初中的知识是一盆水,容量和深度可见;而高中的知识是一眼泉,需要深挖,越挖越活。这就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更高要求,一主动就会比较累,懒人就自然要逃避。那我们可不可以得出结论,但凡说出一片理来逃避出力干活的人,就是懒惰不求上进?我认为可以下这个结论。
家长因为缺乏对高中知识和能力的了解和把控才会被孩子的情绪带节奏,那孩子呢?有这种论调的孩子是在深深了解高中知识复杂艰难之后的自我麻痹,刚好懒惰需要生长的温床,于是青春期孩子就自导自演起了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剧目,还狡猾地用甘于平凡来保护自己,必须先揭穿。
第二,是不是压力小就能更好地发挥?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能说明努力奋斗反而更可能下滑,这里面的比例、概率足以让我们明眼人看透,孩子是想偷懒是不想吃苦。
那么努力奋斗就一定是苦吗?努力奋斗的意义到底何在?无数的实例告诉我们,要实现个人理想,要赢得团队甚至民族发展,只有努力奋斗才是唯一出路,并且只要努力奋斗,就一定有成长和突破。即便只有“红米饭、南瓜汤”,中国共产党人也保持乐观向上、奋发进取;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在奋斗中不断壮大、在进取中充满活力。百年变迁见证了我党艰苦奋斗的辉煌历程,我们需要继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继续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我们党才能永葆生机活力,我们的事业才能一往无前。
作为个人,在青春年华里想有一番作为和建树,没有谁是不带压力的,年轻人应该不惧压力,迎难而上,干好这个人生阶段最重要的任务,精力不外撤,充分发挥个人才智,有付出才能体会成就感。这样的高中生活才是充实的坦然的,他们口里所谓平凡美好是消沉的是不负责的。那么,如何将压力化作动力,除了定目标分析实力,更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日常行动要扎实走在功课之路上,每一步都要走实了。比如高中理科六科,各科的知识结构是什么,学习规律是什么,我自己的能力薄弱点是什么,我应该怎样提升等等(这个部分可以单独谈一篇)。
第三,作为青春期的孩子有这种情况很正常,我们家长干什么?
李同学的说法暴露了孩子们想过悠闲生活的想法,这时候需要我们家长讲清道理来引导教育。一是他们不到享受悠闲的人生阶段,没有资格选择放弃责任拥抱安闲。二是渴望悠闲没有压力的生活,本质上是没有责任感、逃避责任,这是低狭的青春定位而不是高远的人生追求
同时,家长要擦亮眼睛、明辨是非、认清本质,然后跟孩子各种讲实例(这个部分有很多很多实例哟,可以单独谈一篇),一定不能是单纯道理,而是大量实例。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有句名言,“闲暇是为了做出某种有益的事而有的时间”,我把它的逻辑关系调整一下——“闲暇是做出有益的事情之后才有的时间。”这个道理孩子们很容易明白和接受。
“人们常以为清闲就是幸福。其实,清闲正是生命力的浪费和萎缩。偶尔在忙碌中有点清闲的机会,那是休息,也是收获和享受。但经常的清闲却是生命的僵化,所感到的将不是悠闲,而是消沉。”罗兰的这段话说出了贪图清闲之人的真实想法,也是真实后果。
古人说得好,“唯有埋头,乃能出头。”种子如果不经过在坚硬的泥土中挣扎奋斗的过程,它将只是一粒干瘪的种子,永远不能发芽、生长成一株大树。
杨振宁非常喜欢香港西贡的海边风景,喜欢在岸边喝茶读报。看到南方周末这个报道,我们不会认为杨振宁追求清闲吧,杨振宁一生为科学、为民族、为国家做出的贡献绝不是这偶尔的清闲可以遮盖的。袁隆平曾喜欢在三亚僻静的水域游泳,但他晚年却把水稻研究中心为他而建的游泳池荒废了,“不下田心里不踏实”的袁老为农学奋斗终生,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埋头实干,八十多岁的老人有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让人肃然起敬。
孩子可能会说,这都是伟人,而我是个凡人。这种话一出口,常常让家长语塞,不知道怎样说开来,因为我们确实都是凡人。建议家长这样说——在最没有资格享受的年华里难道不应该用伟人的言行来作为榜样、来激励自己吗?不乐意以伟人做榜样,难道不是不愿意付出辛劳,贪图清闲不负责任吗?在青春年华里不定下目标并为之奋斗,难道不是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愧对那些为建设美好中国而奋斗的一代代前辈吗?为什么家长会被孩子说到语塞?要么是家长平时表现过于平庸,要么是长期对孩子缺乏大格局、大担当的教育。
想一想,高中阶段的孩子,受过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大都心智趋于成熟,如果他老拿清闲减压说事,是不是偷懒、不上进,我们是可以判断的。
学生的状态本质是由他的日常行为决定的,家长足可以根据周末这一天多时间里孩子在自己身边的表现来掌握他的情况,来作为跟孩子互动、对话的依据,而不能跳过眼前所见、忽略亲眼所见,一味到老师那里问孩子表现,寄希望于老师解决所有的教育困难,尤其是家庭教育的困难。家长要担负起家长角色的责任,如果动不动就泄气烦躁无奈求助,是不是暴露了家长本身也懒惰、知难而退、甩锅的心理和行为实质呢?
家长们,是不是咱自己先有了正确的态度才有可能跟孩子有效“斗争” 呢?当然斗争有很多技巧,或友好沟通,或平等商量,或玩笑说道,或严厉要求,分寸和时机也很重要。哪里有完全的方法啊,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不可复制,家长这门课很难。
与面临高考的高中家长们共勉,祝每一个孩子都进步!
昨天我说到“假如孩子甘于平庸”,没想到引起那么多朋友共鸣。后续交流中,我明显感觉到作为家长的另一种困惑,就是“我养了一个懒而倔的家伙”。朋友们口中的这种“倔”主要是孩子初高中阶段表现的自以为是、看不上家长或老师、更听不进建议。联系多年的“斗争”经验,我叫这种特质为“自命不凡”。
首先要解释一下什么叫自命不凡。自命不凡是指自认为不平凡,形容骄傲自满,自以为很了不起,自以为比别人高明。这个词语的外延意思有:自以为的水平和段位并不能得到权威认可、自以为的能力并不能跟实际具备的实力匹配。俗称眼高手低。
自命不凡跟自信不一样,自信指一个人对自己的实力有充分的把握,相信自己能完成某个任务,自信的人常常有实力、有本事,做事牢靠、稳妥。一个真正自信的人带给别人力量、快乐,能让你我在面对事情甚至困难时内心升腾希望,自信是一种健康的、积极的、美好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场。比如,老子有句话说:“江海所以能成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就是说,百川汇集成江海,这个过程体现了江海对自己的发展趋势和实力有绝对把握,稳稳地百川能成江海,这就是自信。而自命不凡的人常常把事情搞砸,后患无穷,它带给别人的是怀疑、心虚,是不踏实,甚至是担忧、害怕。
自命不凡跟自负也不一样,自负的前提是自信,只不过有些过高估计,自负的人虽然也不靠谱,但他常常有很强的自尊,会努力做好,有不服输的魄力。而自命不凡的人偏偏会自陷尴尬境地,很可能会导致丢掉尊严。
生活中,有一种人水平很高,有真才实学,气度、胸怀、能量不凡,他们常常会谦虚地、自嘲式地说自己“自命不凡”,他们让我们感到的是谦虚、有趣、欢乐、智慧。那么,真正的自命不凡跟这个显然也不一样。
我们今天这里说的自命不凡,特指的是在学习上眼高手低,不扎实,并没有多大的实力,容易被考试检验下来,考前潦草、考中急躁、考后估分跟实际得分有不小的差距,又不愿意承认自己知识不熟练、不牢固,方法不娴熟,功夫下得不到位等等,尤其不愿意承认自己行动力慢而弱、执行力残缺的那类人。哈哈,是不是有点刻薄。
为了不被人理解为我们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忽略性格成长,这里需要特别说明,高中阶段的孩子,知识掌握、功课学习是他们这个生命阶段的重要内容,这跟性格成长等完全可以毫不冲突、并行生成、相得益彰。
在高中阶段学习上自命不凡的孩子,一般有哪些表现呢?我拿近期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案例跟大家说一说,朋友们可以对照。
案例一:
小伟同学高一阶段成长中,在成绩上的体现是平步下滑,班级名次由升入高中的班级前10名到升入高二的班级50名左右(再次声明,我不是唯分数论者,我特别注重孩子们的综合素能,这里是为了分析和解决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我们无法回避分数和排名),每一次考试都是在认真总结上次教训的基础上,在考后自认为能进步的感觉里,家长的期望被分数击得粉碎。暑假里这孩子家长认识到严重性了,跟他各种总结各种督促各种监管,孩子也各种保证。新学期一个月下来,上周月考完,小伟妈妈跟我说这一次应该能进步不小,成绩一公布,原地踏步。他妈妈跟我几乎是哭诉,我去找到这孩子,下面大致是我跟他的对话起点,挑拣主要内容合并再现一下。
我:你们各科卷子评完了吧?你都纠错了吧?收获很大吧?
小伟:是的。嗯嗯。有收获。
我:那你现在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吗?(我想他一定有困难,我可以针对他的困难帮助他)
小伟:学习没有困难,就是考不出分数。
我(挺吃惊):考不出分数难道不是困难吗?你是不是把学习与考试分开了?
小伟:……
后面我自然跟他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和细致的指导(此处可集中做篇章),但是大家看出来这孩子的问题了吗?自命不凡吧。因为很多东西他都不会,不熟练,考不出分数,被很多伙伴碾压,他还说自己学习没有困难,这是不是眼高手低?这是不是自以为有实力然而自陷尴尬?是不是爆破点找不准导致呼呼张张而浪费火力?这孩子其实心里挺虚的,他也很苦恼,感觉总是高估自己眼睁睁看着自己坐滑梯。
我们如果把原因归结到不扎实、落实不好等学习过程和学习环节方面,其实是不能“救出”他的,因为高中阶段特别是理科知识的学习中,一切挫败都可以拿“不扎实、落实不好”归结。这样的话,只能压住孩子、镇住孩子,并不能解决他当下的真正问题。如果不将孩子从自命不凡的泥潭里生拽出来,帮他迈过这道坎,他就只能下假功夫,自我忽悠。事实是这孩子长期都走在一个晃晃荡荡、忽忽悠悠的学习场景里,长期处于虚头巴脑、虚虚实实的思想阵地里。
当然,这孩子的学习过程肯定是有问题的,比如他将学习和考试割裂开来,就是认识上的错误。其实考试也是学习,我们看很多人考完试立马就明白有些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有及时的省事的长进,就说明考试过程就是在集中思考学习。那么,小伟考不出分数本身就是学习上有困难的集中体现。
可以推知,小伟之前的多次反思都是无效的,反思不彻底不准确不到位,不能承认自己实力弱,后期的努力自然就虚飘,他很可能是满足于课堂上听得懂,满足于能看懂题、能看懂参考答案,就误以为自己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就误以为自己能限时做题,长期这样,导致平步下滑。
我们两个聊到后来,小伟坦诚地对我说:“老师,我之前太自命不凡了,没有认识到自身实力不足需要下真功夫,就满足于课堂能听得懂,你三问两不问,就让我现了原形”。这孩子挺聪明的,根子就是自命不凡的习气,只要收起骄傲和浮躁,谦虚下来,敬畏知识尊重对手,上进会很快的。是啊,有句话说得很好,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那你就应该沉下心来学习。
案例二:
说说我们了不起的艾同学,之所以说他“了不起”,就是他日常在班上表现几乎无所不能,知识面广,天文地理、科技艺术、人文诗词等等,还有班上的什么物品用品出现问题,他也能搞定。我们叫他是“行走的小百科”,了不起吧。艾同学多次考试位列全年级前5名,数学和理综特别强,这就是妥妥的学霸,了不起吧。你一定觉得,在他身上大概最多会是马失前蹄,不叫自命不凡吧。
好吧,说说他这次成绩排名,全年级60名开外,他自己说是历史新低,什么叫“新低”?说明之前曾有过低向突破,他让教训重演且过之不及,对于优秀学生来说,这本身就是自命不凡的后果。哈哈,各位知道吗,有一种自命不凡叫表现得很平静,吓人啊,更不好治。好在这孩子悟性很好,也有担当,他在班上自我总结时大致是这样说的:“暑假里作业都是应付,开学后理科学习反应没有原来快,跟同学交流讲题有些迟钝。我原来没有料到这种艰难会在我身上发生,这次考试刚考完第三科,走在路上听到别人互对答案,我就不好意思插话。显然很多同学比我扎实的多,今后再不能这样狂妄自大……”是的,聪明才智是会退化的,这次教训也是自命不凡送给我们“小百科”的礼物。
自命不凡后延症状就是虚浮不扎实,如果光靠讲道理不行,给家长朋友们有两点建议。
第一,盯紧卷子上的每一个错误点,逐一对应到具体知识点或能力点上。对于自我管理差的孩子来说,这个过程需要家长带着走。比如某一个数学选择题或者填空题,如果做错,知识点很好对应,能力点到底是计算还是思路,必须落到实处,不能糊糊涂涂。还可以让他将错误填空题的做题过程写下来,失误点就自然显出来了,然后限时训练。比如某一道12分的数学大题,考场上需要15分钟做完,如果平时练习中需要30分钟左右,那他的训练目标就是反复练变式题,练到15分钟以内满分为止。这个过程孩子会体会到知识牢固、方法熟练带来的成就感,孩子会信服这个学习过程并信服家长的引导和指导,这样才能形成他自身的良性成长趋势。
第二,培养孩子的行动力和执行力。在高中学习中,执行力是第一生产力。(此处也可集中做篇章,有时间再说)
最后,很多人都有一种天生的“自我中心“意识,暗示着自己的才应该是最好的,当面对伙伴或对手意想不到的成功时,他会感到惊慌失措,这时自我保护机制就迅速地发挥了作用,呈现为自命不凡,成年人也如此。
初高中学生可塑性很强,在成长过程中,有点自命不凡也是可贵的、应该得到保护的品质,说明他不消沉、有倔劲儿、不服气,也意味着后期崛起挺进的可能性。然而,自命不凡常常让人面临残酷下滑甚至自食其果,容易使人闭塞视听、思维狭窄,错失一些资源和机会,跟家长师长磨合造成的损伤常常不可预估,吃自命不凡的亏的人更多更多。在期望和实力本事不一致的时候,我们必须努力认识到现实和事实,勇于面对不足欠缺,虚心求教,扎实提升,这也是三观培养过程。所以引导孩子沉下心、谦虚谨慎非常重要,越是难越是能考验师长的教育水平和亲子耐性,家长自身也要全面提升。
努力吧,我们!哪里有什么无心插柳柳成荫,所有的马到成功都是努力之后的水到渠成。
最后,拿《人民日报》最新语录送给大家——山高水长,怕什么来不及,慌什么到不了。
继“甘于平庸”“自命不凡”(前两篇的关键词)之后,追着我求支招的人还不少呢,哈哈,我有点小懵,深深感到无能为力,没有能耐解决有些人的问题。我的初衷是记下自己的教学教育心得,如果能给家长们教育孩子带来一点启发、反思,我就很开心了;要是能让困扰中的家长受到些鞭策、激励,那就再好不过了。不料有人追问,真是越来越难。但已经上了这条船,再斗胆往前走一小步,说说昨天听到的频率较高的话——“油盐不进”,限于精力和时间,“假如“系列暂时就只三连啦。
什么叫“油盐不进”?“油盐不进”就是不进油盐,指的是炒菜的时候,食材非常坚硬,非常滑实,不能自动入味,哪怕加温加热也不能够让油和盐进入它内部,因此它不能够做成美味食品,给人享用,让人舒心。就如同炒菜时混进一个鹅卵石,它是不可能被油盐入浸的,还惹人丧气、生气,原本的菜肴也可能被毁了。
就是说通常我们认为,导致“油盐不进”的原因是食材不好,或者是不合格的、不优质的食材的原因,与炒菜的人无关。哈哈,各位迷茫的朋友,你知道我的意思了吗?我自己都想笑了,因为,这怎么可能与炒菜的人无关呢。
好了,先不要发笑,更不要发气,更不要撂铲子甩锅,我们继续说。要做出美味佳肴,食材的材质非常重要自不必说。比如,你用萝卜想做出龙虾的味道,难吧,那你说是萝卜的错还是你的错?
孩子“油盐不进”是个形象的说法,意思是一个孩子在他成长过程中听不进别人的建议,走了弯路。无论你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技巧(用无论是油还是烟,还是加温),他通通都听不进去,外在对他影响力极弱,或者说你认定他拒绝外界的影响。
油盐不进的人有哪些表现呢?
首先,他固执、自以为是(参照《假如孩子自命不凡》),总觉得自己做的就是正确的,别人是错误的。再者,他不肯改变,常常一意孤行,顶死人。别人苦口婆心劝他改变,但他坚持自己的做法,决不反省自己,极其叛逆。他抗拒力特别大,抗拒力是他的铠甲,挡住了“油盐入味”,挡住了建议入耳,甚至故意不做出任何的改变。
我了解的是,初高中的孩子“油盐不进”一般都是窝里横,因为有不少这种孩子就只在家长老师面前“油盐不进”(真正在老师面前“油盐不进”的孩子是极个别的),他们在伙伴、同学中常常人缘不错。根源主要是缺乏认知,坐井观天,见识浅,曾经被宠坏了顺惯了,现在慢慢长大了,自然容不下别人的建议。就是俗称的半生,不成熟。
说到这里,我想再次强调,初高中孩子正处于性格和人格生成期和形成期,以上症状虽然很令人头疼,但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家长感受到的折磨也有一种力量反弹在孩子身上,孩子也感到折磨了。所以家长首先要换位思考、体谅孩子,他们成长的烦恼需要家长抚慰、抚平,而不是拉扯、对抗、互相消耗。
第一,有效地交流沟通,家长和孩子都提升认知。但要先征询了解,而不是说教和强硬输入。
我班祁同学非常勤劳热心聪明,曾当选我们的感动班级人物。但比较调皮,他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唉,是很差很差(你能从我的语气里感受到我的无奈吧),上课不严肃,自习课特别低效,我老觉得他浪费了聪明才智,很想把他扳过来。多次纠正、指正他,都感觉没有效果,我也跟同事们吐槽抱怨过多次,我认为这家伙真的是“油盐不进”。直到我跟他家长接触过两次后,我的心平和了下来,我感觉我需要对他再耐心一些。
第一次当面沟通时,他爸妈很清楚孩子的毛病,但没有一句话抱怨儿子,令我惭愧,我想我是不是放大了这孩子的缺点;第二次是,有一个晚自习放学,我走到荷院红路灯口时看到了夜幕中一幅温暖幸福的画面:祁同学跟他爸爸勾肩搭背走在放学队伍里,说说笑笑,隐约听到他们在谈晚自习内容。我没有跟他们打招呼,算不上接触交流沟通,但我在他们身后默默想:祁同学是不是因为太宽松太幸福,所以才有不少的毛病。但是他身上的众多优点,又何尝不是这种宽松舒适的成长环境培育的呢?(至于太宽松的教育方式优劣暂且不说)
于是,我对自己有了信心,对这孩子有了信心。一个亲子关系这么好的家庭里培养出来的孩子不该是“油盐不进”的。其实一切都没变,变的是我的认知,尽管我的用心还没有太见效,但我和祁同学的关系轻松友好得多了,偶尔他还跟着我蹭电梯,再跟他谈要求时他愉快地接受,并且笑着说自己有一点进步了。
假如你的孩子“油盐不进”,总是没有变化,是不是你跟孩子沟通的方式也没有变化呢?希望以上能给你一点启发。
第二,并不是说顺着孩子就好了,孩子应该听进去师长正确的有益的建议。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