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永昌三年(公元323年)
于宛城东关兴建弥陀寺(后人称东大寺,唐、宋都曾在此办学)。
元末至元元年(公元1335年)
1324年(元、泰定)建立的宛南书院(地址在察院)于年,至元元年迁至弥陀寺,改为“学府”。
明英宗二年(公元1458年)
改称“府之文庙”。
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
知府朱璘在弥陀寺办“南阳书院”。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
南阳知府庄有信重新改建寺院讲学,改名为“宛南书院”,亲书“道义渊府”。书院设山长、教谕各一人,皆正七品,训导一人,为从七品,是晚清时南阳最大的书院(有关宛南书院的兴办,有庄有信撰树的《宛南书院碑记》为证,石碑现存一中旧址老校原东大门南墙上。碑文上对于建院的目的、方法、制度等都有记载)。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南阳府创立“宛南中学堂”。停办一段之后,改“宛南中学堂”为“南阳中学堂”。南阳郡守宝子常兼堂长,由南阳名儒张嘉谋(字中孚)任监督。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改称“南阳府中学堂”,后又定名为“宛南中学堂”。熊廷杰任监督(湖北武昌人,中书科中书,日本普通师范毕业。有教师14人,学生120名)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南阳同盟会负责人,著名教育家杨鹤汀先生任南阳府立中学堂监督,罗蜚声先生为教习长。
清宣统二年(1910年)
改委赵琴堂为主事。
民国元年(1912年)
宛南中学与南阳公学合并,改称“府立宛南第一中学堂”(《河南教育年鉴》),属南阳县管。暑期后委任罗蜚声(字锐青,新野人)为堂长。
民国2年(1913年)
春,改委姚昱(字子昭,河南省优级师范毕业,南阳人)为堂长
冬,因战事影响(二次革命)学校停办,所有教具、图书、仪器均荡然无存(《河南教育月刊》)
冬,改委闫箴铭(字警轩)为堂长。
民国3年(1914年)
改“府立宛南第一中学堂”为“南阳中学校”。
改堂长为校长,设监学。省重委闫箴铭为校长。
暑期后,驻军迁移,冬后又添招庚班。
民国4年(1915年)
改名“河南省立南阳中学校”,收归省办。“南中”之名由此而始。添招学生百名。
民国5年(1916年)
春,斋舍增修,改监学为学监。
民国8年(1919年)
“五四运动”期间,南中组织同学会,参加学生300余人,上街游行、演讲、散发传单。同年,同学会的爱国运动遭到了南阳镇守使的镇压,同学会被迫解散。
暑期后,改委李璟祥(字小宋)为南阳中学校校长。张嘉训、邢兰昇为学监。
民国9年(1920年)
夏,奉省令,以河南著名中学为序列,改“南阳中学校”为“河南省立第五中学”。
李璟祥先生任职至民国10年。
实行新学制,改旧制(初中)修业四年为三年。
民国11年(1922年)
改委宋子木为校长
南中师生600余人为收回被日本霸占的旅大进行示威、游行、演讲、演出、散发传单、致电北京政,向商会交涉停售日货等。
民国12年(1923年)
改委郭宝钧(字子衡)为校长。
民国13年(1924年)
改委李环宇(字瀛洲)为校长。
兼招新初中。
民国14年(1925年夏)
改委李乘勋(字麟阁)为校长。未到职。
又改委仝庚甲(字位西)为校长。
教师中保校长和反校长两派斗争,学校罢课三个月(上海《申报》亦登此消息)。
民国15年(1926年)
秋,改委张居平为校长。
一批在外地工作学习的南阳籍中共党员奉命回乡,发展同志,建立组织,开展学运、农运、军运。他们受聘于河南省立南阳中学,以教书作掩护,领导进步学生,成立文艺团体“梅社”,创办进步墙报《曙光》,宣传科学真理,揭露社会黑暗,建立起宛属十三县学校中第一个中共党组织,由刘友三任支部书记,杨十颖、米冠洲、叶时中任支部委员。
民国16年(1927年春)
学生马化民加入中国共产党。
冬,“梅社”、《曙光》被驻军石友三勒令停办。
民国17年(1928年3月)
南中建立地下党组织,宋廷舻任组长。
民国18年(1929年)
改委党金声(字子上)为校长。
添招高中两班。
10月,学校地下党组织带领30余名学生,用学生会名义写标语、散发传单、上街演讲,反对学校借大搜查之名开除进步学生。
民国19年(1930年初)
校长党金声在开学典礼上污蔑共产党被进步学生抵制,被杨虎城驻军抓捕学生5人,后被释放。
增设高中普通科两班。
民国20年(1931年)
改高中为师范,男女兼收。
“九一八”事变后,学校组织师生参加反对日军侵略的各种活动。
学生自筹、自编《五中学生》、《五中校刊》(其中有《反日活动专号》、《新诗活动专号》多期)。
民国21年(1932年)
委朱端(字兆生)为校长。
师范增至三班。
设师范附小。
民国22年(1933年)
夏,改委姚庭芳(字馨庵)为校长。
改名“河南省立南阳中学”。(《河南教育月刊》第三卷第十期。至1954年受专署领导)
裁师范办高中。
省立、私立、县立各初中(共60各)会考,省立第五中学名列第一(1933年《河南教育》载)
4月,河南省教育厅督学宋泽带队视察一中,写下“河南省立南阳中学”视察报告。
民国23年(1934年)
高初中并设。
民国24年(1935年)
崔永堂同学高中毕业被学校保送去苏联莫斯科门德雷也夫化工学院深造。
民国25年(1936年)
秋,改委霍开勋为校长。
南中为燕大系教师接管,北大系教师全部退出。
南中体育教师王锡九,组织学校体育篮球远征队,到全省各地进行友谊比赛,巡游全省,仅在百泉输了一场,其余全胜,载誉归来,名声大噪。
民国27年(1938年)
春,改委高维昌(字思庭)为校长(中南大学毕业)。
春,日寇侵犯南阳,高维昌校长主持学校迁往内乡县西南张集镇青山脚下,重新建校。
高维昌校长延请众多名师到南中执教。
抗日战争时期,学校办进步刊物,如《龙岗》、《前哨》(其中《前哨》还出了单本)
改为六年(初高中)一贯制(南中被选为全国两个试点之一)。
民国28年(1939年)
校长高维昌作词,教师嵇振民作曲,创作了《南中校歌》。
民国29年(1940年)
春,接办淮阳中学初中一年级一班(全校共计高中6班,初中七班)
民国31年(1942年)
陶建基受中共党组织委托到河南省立南阳中学任教,建立了南中张集支部。
民国34年(1945年)
委李琳(字子玉)为校长。
春,日寇逼近宛西,南中师生经淅川、龙驹寨、商南、越秦岭、过西安,辗转落脚陕西省岐山县周公庙办学。抗日战争胜利后,于年底返回南阳中学旧址。
民国37年(1948年)
11月4日下午,南阳中学部分学生被国民党第十三绥靖区王凌云部裹挟南迁,后部分学生返校,部分学生随军颠沛至越南,被羁四年后辗转至台湾。
南阳解放后(南阳市政府于1948年11月成立),吴丽泉先生在南阳地委、南阳专署领导下做复课准备。
12月,学生郭华国代表南中参加中原区学联在开封市召开的学联代表大会(中央高级机关-中原局召开的会议),中原局书记邓子恢作形势报告,由刘冰(文革时任清华大学副书记,后任教育部副部长)主持。
1949年
2月,沿用“河南省立南阳中学校”校名,南阳地委派吴丽泉任校长。吴丽泉先生便成为南阳解放后南中第一任校长。
解放后的学生会成立,学生郭华国当选为建国后省立南阳中学第一任学生会主席。
招生报到518人,3月1日正式上课,4月1日举行开学典礼。
学生樊天文被推选为“南阳市学生联合会主席”。
4月,学生樊天文在参加保卫地方夏屯中表现突出,被南阳市人民政府记头等功一次。
7月,南阳中学附设高师部,培养教师。
8月,学校改为专署直接领导。
学生中涌现出“三个高潮”,即积极参加保卫夏屯工作的高潮、踊跃参军参干的高潮、升大专院校继续深造的高潮。
年底,南中成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2月28日进行了第一批新团员宣誓。
1950年
5月,黄珽珦任校长。副校长郝墨轩、邓云鹏。
学校设立“高尔基剧场”(在“学以致用”楼后),成立“鲁艺艺术剧团”。(均为中国教育家、书法家和民主革命家马叙论题字)。
寒假,接南阳地区行署通知,南中鲁艺剧团带上话剧《九件衣》、歌剧《王贵和李香香》、京剧《打渔杀家》、《血溅鸳鸯楼》等剧目到各县演出,受到热烈的欢迎和好评。
寒假,南阳地委书记戴苏理亲自电话通知在方城演出的鲁艺剧团立即回校“有特殊演出”。来南阳视察的中共中央中南局负责人邓子恢在南阳地委书记戴苏理的陪同下,在南中教学楼前观看了鲁艺剧团演出的《九件衣》,对学校鲁艺剧团配合党的中心工作演出的《九件衣》给予高度评价。
1951年
著名话剧作家田汉来南阳,在南中小礼堂作学术报告。
五十年代初期,“鲁艺艺术剧团”《赤叶河》、《小二黑结婚》、《思想问题》等这些重头剧目曾在专区十三县区演出产生轰动,博得成千上万人的眼泪和掌声。中共南阳地委书记戴苏理给予《九件衣》高度评价,留洋学校:“继续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学校篮球队在开封华北体育场比赛时,荣获河南省第一届篮球赛第二名。
秋,男子篮球队获南阳地区首届运动会冠军。
1952年
秋,学校男篮在开封华北体育场参加体育比赛获省第二名。
黄珽响校长带领董文活、谢升龙、邱闻一、田道夫等人组成的工作组奔赴淅川进行土改复查工作,因工作成绩突出,受到中共南阳地委的通报表扬。
1953年
郭沫若为南中图书室题字“鲁迅图书室”。
3月篮球队员马树函(高中学生)被选入国家队。马树函、谢升龙、乔光地以省队主力队员身份赴武汉参加中南地区篮球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篮球队员马树函(高中学生)被选入国家队,为河南为南阳争了光。
南中高中部毕业生几乎全部升入高等院校,并多为重点大学。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亲笔写信祝贺南中高考成绩突出的学生。
1954年
更名为“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
5月4日,南中首届团代会召开。
学生郭长润参加武汉举行的全国田径运动会获中长跑第二名
1951年至1954年,学校毕业学生2千余人,除个别身体有病不合格未被录取外,绝大多数被全国各大专院校录取。
学校成立“红领巾合唱团”、民族乐器队、舞蹈队、曲艺队对外演出宣传,两次慰问苏联专家。
1955年
7月,郝墨轩任校长(至1966年)。副校长谢继安、田泽林。
春,省教育厅组织全省中学体育教研组长在南中观摩教学,开研讨会。
暑假,体育教研组长董文治赴省参加编写“河南省中学体育教学大纲”,结束了体育教学的“放羊式”。
从应届生295人中选拔20名为人留苏预备生。
暑假,南阳地区举办运动会,南中男子排球队荣获冠军。
1957年
冬,反右斗争开始,学校有11人被错划为右派。
1958年
年初、为了搞好教学的“三结合”(政治、生产、实践),开始兴以建学生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勤工俭学为主要目的小工厂,三个月时间建成,有机械厂、化工厂、三酸厂、细菌肥料厂、被服厂、以及照相室、烙花厂等(小工厂设在校园内原弥陀寺的《藏经楼》里,车、铣、钳、鉋俱全。至1959年,仅机械厂、化工厂共收入34576元)。
开始开办农场(在北郊老飞机场边,有53.7亩地。当年养猪19头、羊4只、鸡3只、兔20只、蜂7箱,产粮4134斤、红薯16000斤、积肥500车、植树8000棵。至1959年结合教学又种有玉米‘作杂交’、‘试种鸭棚棉’棉花、萝卜‘作杂交’、果树‘搞嫁接’,另外培育有固始鸡、来航鸡、澳洲鸡、本地鸡四个品种,进行杂交优选。)
暑假,河南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在南阳举办,由董文治领队,代表南阳地区参赛,荣获团体第三名。
秋,董文治老师参加省教育厅在开封召开的体育教学经验交流会,学校做重点发言并受到表彰并给予奖励。董文治老师获“体育跃进奖”,同时获奖金200元人民币,学校获体育联合器械一部和篮球、排球、体操、田径运动器材各一套。
改称“南阳第一高级中学”,停办初中班,专设高中。
8月,刘鸿铭获河南省中学田径运动会男子跳高第二名(1.55米)。
举办全区教职工排球赛学校获区冠军。
委张竞舟为学校党支部书记。
1959年
被确定为省重点高中,
更名为“河南省南阳第一高级中学校”(至1968年9月)。
委赵中义为书记。
学生潘从仁在南宁获航海模型(八级帆船)全国冠军。
学生皇甫庚荣获全省航模比赛第二名。
南中航模小组获集体制作工艺省赛第一名(护卫舰)。
南阳地区文艺汇演,南中舞蹈“花狸虎”获第二名、小合唱“信天游”获第三名。
1960年
从应届毕业生中选拔高建德、杨由戊等八人为留苏预备生,通过了政审等手续(后因中苏关系破裂未成行)。
春期,因高三应届毕业生不能满足高校需要,根据省教育厅文件,学校从高二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李建生、李淑珍、孟广堃等10余人参加当年高考,即“跃进班”。
邓桦老师被共青团中央授予“青年突击手”称号。